伊拉克09月安全形势综述
006号研究员
据汉卫国际驻伊拉克安全官监控报告及相关媒体报道,汉卫国际分析认为,伊拉克安全形势复杂严峻。政治经济方面,伊总理因未能按要求提交预算方案面临议会质询,治理效率受影响;伊拉克正遭遇水资源短缺与污染的双重危机,水质问题也加剧民生压力;多地抗议活动频繁爆发,民生、政治矛盾突出。社会安全风险方面,枪击、抢劫、炸弹袭击等暴力犯罪事件频发严重威胁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其他方面,美军在伊持续军事存在、试射以色列导弹以及将四个伊拉克武装派别视为恐怖组织等,不断激化境内外安全风险;库区呼吁实现部队待遇统一,机遇与挑战共存。
一是政治经济方面
(一)伊总理因预算问题遭质询,行政与立法矛盾突出
2025年9月2日,因政府未按照规定时间提交2025年度联邦预算表,伊拉克独立议员团体“法律曙光”议员穆斯塔法・卡拉维宣布完成对总理苏达尼的质询,议会同步对财政部长泰夫・萨米发起口头质询。该团体指出,苏达尼政府存在未提交预算表、未公示最终账目、推迟执行《联邦公务员法》等多项违规行为,其中本年度预算是自2023年6月通过的首个多年度财政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财政管理、长期投资的规划以及公职人员薪资按时发放等。
“法律曙光”这一议会团体主动发起质询,意味着议会独立力量对政府的监督力度加强,但同时深刻暴露了行政部门的执行力不足。本年度预算的推迟提交直接影响公职人员的薪资发放以及公共服务缺失,《联邦公务员法》更是加剧公职人员的不满,极易引发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激化社会矛盾。
(二)水资源危机:短缺与污染的双重“暴击”
水源短缺:根据9月中旬伊拉克官方公布的数据,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实际入境水量已低于历史分配水量的35%。其中,幼发拉底河水位更是降至数十年来的最低点。水资源部发言人沙马尔公开表示,全国人工湖的蓄水总量已从5月底的100亿立方米急剧下降至不足80亿立方米,仅占总库容的8%,创下国家有记录以来的最低值。此次水量急剧下降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上游土耳其一侧水坝持续截流蓄水;2025年夏季,伊拉克境内超过40℃的高温天气持续50多天,河水蒸发量同比上升12%。
水源污染:9月以来,幼发拉底河流域出现藻类入侵与水体富营养化。同时,巴士拉的阿拉伯河因淡水短缺致使海水严重倒灌,河水盐度已达世卫组织标准十倍以上。
水资源危机对伊拉克的农业与民生造成了严重冲击。在农业方面,迪卡尔省已全面暂停小麦与水稻种植,预计将导致全国粮食减产30%。在民生层面,部分地区面临水源污染与价格飙升双重压力,黑帮利用高价水车肆意揽财,易加剧社会动荡。
(三)抗议活动频发,民生与政治的双重困境
民生就业:9月1日,持续五个月静坐抗议的被解雇石油工人在巴士拉南部炼油厂外升级抗议行动,封锁炼油厂大门要求获得正式职位;2日,最新部署的安全部队冲破大门,驱赶并殴打抗议者,造成多人受伤。9月3日,石油相关毕业生在巴士拉石油公司门前发起抗议,要求优先雇佣本地居民等。抗议代表哈桑・阿尔·沙维警告称,如果相关诉求未得到满足,这场持续7个月的抗议示威活动将进一步升级。
政治暴力:9月11日,库区苏莱曼尼亚市民间活动人士召开集会,谴责过去几周因政治斗争导致该市陷入安全混乱,呼吁保护公共自由、制止政治暴力。此前,苏莱曼尼亚安全部队与“人民阵线”主席拉霍尔・谢赫・詹基的安保人员爆发冲突,造成3人死亡、10人受伤的惨烈局面。
二是社会安全风险方面
(一)枪击
巴格达:巴格达东南部Al-Wahda市场发生一起枪击案,造成1名平民死亡,嫌疑人逃逸,初步调查指向私人纠纷;南部新尤素夫亚高速公路、Dora-al-Yusufiyah高速公路先后发生车辆遇袭事件,造成2名司机重伤,后者与部落纠纷相关;巴格达拉希迪亚区、卡尔赫区农业区因经济纠纷爆发枪战,共造成2人死亡、1人受伤,卡尔赫区冲突嫌疑人已被逮捕并缴获武器;巴格达市中心,国防部车辆人员与另一武装团体交火,造成1名平民死亡、5人受伤(含1名准将),4名嫌疑人已被捕。
基尔库克:在该省杜布斯区,犯罪嫌疑人在一辆皮卡车上开火,最终造成2人死亡,1人受伤,系家庭纠纷引发的刑事案件。巴士拉:巴士拉Al-Qurna区发生武装争斗,第12旅部队联合当地警方封锁现场后抓获26人,缴获手榴弹、步枪等武器装备。
本月记录的6起枪击事件中,4起由私人、家庭、经济或部落纠纷引发,占比达67%,显示小事易激化为枪击等暴力行为,这与伊拉克经济低迷以及青年失业率高有着直接关系。同时,巴士拉以4起成为枪击高发地,覆盖市场、公路、农业区等生活区域,首都枪支安全管控仍存在漏洞。
(二)抢劫
基尔库克:枪手先后抢劫一处民宅与一家兑换所,共劫走约25,210美元,兑换所老板腿部被射伤,嫌疑人作案后逃逸。巴格达:巴格达拉萨法区3名持枪歹徒因抢劫Tuk-Tuk摩托车被逮捕,现场缴获作案手枪、以及被盗车辆等。苏莱曼尼亚:库区苏莱曼尼亚市多家本地及国际组织的资金、电脑、设备等资产被武装分子劫掠,严重威胁库区国际组织的工作安全。
上述抢劫事件多分布于北部资源重地基尔库克、首都巴格达以及库区核心城市苏莱曼尼亚,其中苏莱曼尼亚针对国际机构的“定向劫掠”,进一步凸显库区的安全漏洞,与此前库区油田遭遇无人机袭击的安全危机形成呼应。同时,巴格达的飞车抢劫更是暴露首都基层安全防范的缺位,正所谓“日常暴力事件频发”。
(三)炸弹袭击
巴格达:在巴格达南部赛义迪亚区,有不明身份人员向一所住宅投掷手榴弹,导致建筑局部受损,未造成人员伤亡。米桑省:米桑省议会办公区附近约25米处发生一起爆炸,一枚小型简易装置导致一辆装甲车辆受损,未造成伤亡。安巴尔省:9月21日,伊拉克反恐局与安巴尔省情报反恐部门在联合行动中,对一处此前遭空军打击的“伊斯兰国”据点进行地面搜查时,触发遗留爆炸装置,导致2名反恐局士兵牺牲,1名地方反恐官员受伤。
三是其他方面
(一)美方在伊动作频频,安全局势添变数
根据美伊双方协定,美国主导的国际联盟应于2025年9月底结束在伊打击“伊斯兰国”的军事任务,自8月以来陆续撤离巴格达和安巴尔省部分军队,但只是转移至伊北部库尔德自治区,截至2026年9月前将一直负责叙利亚境内“反恐”行动。此举变相留在伊拉克并继续对地区事务“指手画脚”。与此同时,9月2日消息,美军首次在伊拉克沙漠地带成功完成“长钉”NLOS导弹系统的作战试验,该远程精确制导武器由以色列防务承包商拉斐尔先进防务系统公司研制,此次测试由第101空降师战斗航空旅在伊拉克实战部署期间执行;美国务院宣布将努杰巴运动(Harakat al-Nujaba)、赛义德烈士旅(Kata'ib Sayyid al-Shuhada)、忠诚安萨尔运动(Harakat Ansar Allah al-Awfiya)和伊玛目阿里旅(Kata'ib Imam Ali)四个“亲伊朗”的伊拉克武装派别列入外国“恐怖组织”名单,声称这些组织受伊朗支持,对在伊美军基地、机构发动袭击。
美军一系列动作易引发周边国家警惕,进一步加剧地区紧张局势,其中将四个伊拉克武装派别列为 “恐怖组织”,可能会激化美国与伊朗以及这些武装派别之间的矛盾,导致伊拉克国内局势更加不稳定,国内外安全风险增加。
(二)库区呼吁地方武装部队获伊军同等待遇
库尔德斯坦自治区总理马苏尔・巴尔扎尼在推进“佩什梅格”(库尔德语:Pêşmerge)部队的会议上,呼吁联邦政府将该部队与伊拉克军队实现薪资统一,并同步推进部队账号整合、结构重构以及退役士兵权益保障等改革。此举既是缓和矛盾的契机,也暗藏冲突升级的风险,可能出现短期社会波动。若“佩什梅格”部队确实获得与伊军同等待遇,可能引发南部什叶派与中部部落等地区间武装攀比诉求,基于当前伊拉克就业抗议以及部落纠纷等问题,武装待遇差异可能成为新的社会矛盾点。
建议在伊中资企业及个人重点做好防范:
一是构建动态风险地图,完善日常安全闭环管理。中资企业应联合专业安保机构,共同建立并动态更新覆盖主要运营区域的“安全风险地图”,清晰标注治安事件高发区(如集市、交通要道、武装冲突热点)及应急疏散通道。日常管理中,须严格执行双人同行制,禁止非必要夜间外出;对员工驻地及项目营地强化物防技防,加装周界监控与防爆装置。
二是弱化民生关联风险,防范地方矛盾传导。针对伊拉克因水资源短缺、就业不充分等引发的民生不满与抗议事件,中资企业应在生产中主动规避用水高峰,优先保障周边社区基本用水。在巴士拉、基尔库克等资源富集且易发抗议的区域,应审慎评估项目社会风险,避免介入地方资源分配争议。员工个人应远离集会现场,不公开讨论水资源、就业等敏感议题,最大限度降低社交暴露风险。
三是规避外部势力博弈,严守项目合规边界。面对美军在伊拉克的军事存在、库区与中央政府的政策摩擦等外部风险,中资企业应严格限定自身业务范围,不参与任何涉及境外军事合作或武装力量支持的项目。在库区运营时,须同步向伊拉克中央及库区政府完成双重备案,确保程序合法,不介入双方政治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