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2025年7月安全形势综述

  2025年08月11日


伊拉克07月安全形势综述

006号研究员

据汉卫国际驻伊拉克安全官监控报告及相关媒体报道,汉卫国际分析认为,本月伊拉克呈现多方面的复杂动荡态势。政治经济层面,议会选举风波不断,民众对政治体系的信任度降低;中央与库区边界争端持续;抗议活动多点爆发,涉及经济权益、政治诉求、民生保障等多个方面。重大冲突事件层面,无人机频发坠毁,库区油田频频遇袭;人民动员部队权力扩张引发内外博弈,美外部势力介入。社会安全风险层面,部落武装冲突多发,涉轻、中型武器;ISIS残余势力持续活跃。

一是政治经济方面。

(一)伊拉克议会选举风波

近期,伊拉克国内部分有影响力的政治派别在国际以及地区势力的支持下,意图推迟将于今年11月11日举行的议会选举,以地区不稳定和政治僵局为由,掩盖自身重新调整政治立场的实际目的。即便有诸多消息称,议会选举前期即将讨论的分歧较大的法律问题、关于选举法以及其他立法的修改提案等均不会取得实质性成果,独立高级选举委员会(IHEC)依旧照常筹备议会选举相关准备工作。然而,自选举日期公布以来,选举进程面临诸多难题:公众参与度不高、对政治选举体系合法性产生质疑,以及抵制呼声不断上涨。甚至有“伊拉克人倡议”组织指出选举进程存在武装政党操控、法律违规等问题,呼吁推迟议会选举以进行选举法变革。

当前,基于自身政治利益,相关派别围绕议会选举展开激烈博弈,无论议会选举推迟与否均严重影响民众对选举以及整个政治体系的信任,加剧民众不满情绪,极端情况下可能会给极端组织或外部势力可趁之机。

(二)中央与库尔德边界争端

7月8日,库尔德政党于迪亚拉省召开会议,反对联邦政府将Qara Tappa升格为区,并将包括Khanaqin以及Koks(自2003年以来,一直隶属于库区的Garmian行政区)部分区域在内的周边地区划入新行政区的决定,认为这一决定违反宪法以及相关法律程序,且意图削弱库尔德人存在感。Garmain地方政府也表示反对。

伊拉克中央政府与库尔德之间在石油资源以及财政分配等方面一直摩擦不断,此次Qara Tappa区划界决定更是激化两者之间的矛盾。若此类矛盾无法妥善解决,可能导致库尔德地区局势愈发紧张,此前积累的诸多“怨气”可能一次性爆发,甚至可能出现局部冲突,伊拉克北部地区的安全局势不容乐观。

(三)抗议浪潮多点喷发

从卡尔巴拉炼油厂特定群体的罢工,到基尔库克土库曼族因行政变动而发起的抗议,再到巴士拉多地民众因饮用水供应不足引发的大规模示威,抗议示威活动涉及经济、政治以及民生领域,范围不断扩大、影响逐渐加深。

7月3日,卡尔巴拉省议员祖海尔・法特拉维透露称,卡尔巴拉炼油厂内负责操作、控制以及加氢单元的印度公司员工因薪资延迟发放而罢工,并在该厂行政部门前发起抗议活动。当前,作为伊拉克关键能源资产的卡尔巴拉炼油厂所有运营与控制单元全面停工,同时国会全方位协调以推动尽快恢复生产。

同一天傍晚,数十名土库曼示威者将燃烧的轮胎置于主干道,再度封锁了基尔库克省和埃尔比勒省之间的“艾尔顿桥”路段,以此强烈抗议基尔库克省近期公布的被视为针对土库曼群体官员的行政变动,并表示将持续抗议直至诉求得到满足。

7月18日,数百名巴士拉省居民因饮用水供水不足在多个城市举行抗议示威活动,强烈要求获得可安全饮用的水源。抗议活动主要分布在阿布・哈希布、希特・艾拉卜、巴士拉市中心、哈尔萨、图巴和纳基拉等地,进一步凸显伊拉克在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提供等基本民生保障方面的不足,引发民众强烈不满情绪。

二是重大冲突事件方面。

(一)无人机频发坠毁,库区油田遇袭

本月,伊拉克境内出现多起无人机坠毁事件。7月1日凌晨,一架无人机坠落于伊拉克杜胡克省扎霍行政区北部的达尔卡尔难民营内,撞击营内一所学校,暂无人员伤亡;同一天,苏莱曼尼亚市内两架无人机坠毁,并发生强烈爆炸声响;7月3日,一架携带两枚导弹的无人机在库尔德斯坦地区加尔米安政府基夫里区科凯兹镇附近的一片空地上坠毁,无人员伤亡、物品损失情况。

7月15日至17日,库尔德自治区包括杜胡克省萨桑油田、扎胡地区塔乌克油田、埃尔比勒附近霍尔马拉油田在内的多个油田遭遇无人机群袭击,造成油田设施毁损,日产油量大幅下降,严重影响库区财政以及国际油价。库区认为是伊朗支持的伊拉克什叶派民兵(如人民动员部队下属派别)所为,但中央政府以“缺乏确凿证据”为由予以否认,并强调袭击可能是“极端组织ISIS残余势力所为”,进一步显示两者之间在石油资源控制权争夺过程中的僵持局面。其中,美资企业成为袭击重点,即萨桑油田遇到无人机袭击时,其母公司正与伊拉克政府达成新的开发协议。

(二)人民动员部队的权力扩张与内外博弈

人民动员部队(PMF)的立法争议:首先,伊拉克议会于7月16日对《人民动员部队管理结构法案》进行第二次审议,旨于通过重构PMF指挥层级、增设职能部门等将其转为“正规建制”,但引发库尔德、逊尼派等少数群体抗议退场,加剧教派权力失衡,或引发街头抗议或武装对抗。其次,PMF核心派别阿萨伊布・阿赫勒・哈克组织秘书长凯斯・哈扎利反对美国干涉自身相关立法,并表示此举已超越外交越权,严重侵犯伊拉克主权。美国对PMF立法的干预很可能引发PMF 派别的报复,如袭击美在伊的相关设施等。

内部冲突与外部动态:7月27日,在巴格达南部多拉区农业部办公室,PMF成员与国家安全部队爆发激烈武装冲突,最终导致2人死亡(包含1名路人)、至少12人受伤。伊拉克联合行动指挥部声明显示,涉事PMF成员均来自该部队 第45、46旅(均隶属于真主旅),闯入农业部大楼与守卫安保部队交火。7月26日消息,叙利亚安全部队在东部城市布卡马尔逮捕了伊拉克人民动员部队(PMF)与叙利亚军队第四师的主要联络人,PMF跨境活动颇受关注,可能卷入叙利亚内战等地区争端,或激化伊叙边境摩擦。

三是社会安全风险方面。

(一)部落冲突

本月,伊拉克多地爆发部落冲突,涉及迪卡尔、基尔库克、米桑、巴格达、埃尔比勒等省份,起因包括职位归属权、土地纠纷以及亲属矛盾等,共造成至少8人死亡、16人受伤。

7月7日,迪卡尔省纳西里耶北部爆发部落武装冲突,造成1人死亡、4人受伤。7月8日,伊拉克南部米桑省阿齐尔镇爆发激烈部族冲突,造成2人死亡、1人重伤;巴格达卡尔赫地区发生亲属间武装冲突,造成1人死亡、2人受伤;埃尔比勒市西部赫巴特区当地部落居民与执行逮捕任务的安保部队爆发冲突,造成1人死亡、5人受伤。7月9日,米桑省南部阿兹尔镇一座村庄再次爆发武装部族冲突,其间双方使用轻、中型武器,造成1人死亡、3人受伤。7月29日,米桑省马贾尔卡比尔区以东爆发部落冲突,其间使用轻型武器,造成至少2人受伤。

(二)ISIS残余势力持续活跃

ISIS虽已丧失组织大规模破坏行动的能力,但其残余势力仍在萨拉丁省、基尔库克省、尼尼微省等多个省份的山脉、沙漠等地形复杂地区频繁活动,且基于专门的资金、后勤等资源支持,ISIS活动具有一定组织性。

本月,伊拉克多个部门持续开展打击ISIS行动。7月17日,人民动员部队(PMF)在连接尼尼微省和萨拉丁省的沙漠地区清除ISIS残余势力;7月23日,伊拉克国家安全局称,已捣毁为极端组织势力提供资金与后勤支持的网络,逮捕2名参与人员;7月24日,伊拉克反恐局宣布,在跨省协同行动中共逮捕10名ISIS武装分子;7月29日,伊拉克国家军队与人民动员部队(PMF)清除哈姆林山脉的ISIS残余势力。

建议在伊中资企业及个人重点做好防范:

一是加强风险动态感知,灵活调整出行规划。实时关注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官网以及外交部领事司发布的安全提醒,提前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如,在议会选举关键日程期间,避免前往巴格达“绿区”及各省议会周边活动;近期因中央政府与库区之间的摩擦不断,建议暂停前往争端核心区域进行私人、商务活动,如有必要,需提前向当地安全部门报备,并配备专业安保力量;远离抗议活动频发的巴士拉、基尔库克等重点区域,合理规划出行路线,避开人群聚集区。遇到冲突、甚至简单吵架,也不要旁观,小心误伤。

二是提升日常安全防范,规避潜在安全风险。远离无人机坠毁频发区域,尽量选择白天出行,在治安状况不佳、冲突频发区域更是避免夜间独自出行。在当前库区油田遇袭等敏感时期,避开油田设施周边,以防卷入意外冲突。石油等能源企业做好安保防卫措施,尤其位于南部油田等敏感区域的企业,与私人安保公司密切合作,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撤离预案,保障企业运营的稳定性和员工的生命安全。

三是完善应急响应机制,提升危机应对能力。针对恐怖袭击、暴力冲突等,中国公民以及企业应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如明确紧急避险场所、确定逃生路线以及将中国驻伊拉克使领馆、当地警方、医院、救援机构等重要联系方式纳入应急预案,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求助。企业办公地点以及居住场所储备充足的应急物资,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