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2025年6月安全形势综述

  2025年07月11日

伊拉克06月安全形势综述

006号研究员

据汉卫国际驻伊拉克安全官监控报告及相关媒体报道,本月伊拉克在重大安全冲突、政治经济以及外部威胁等方面面临复杂形势。重大安全冲突上,伊以冲突导致伊拉克境内军事设施遇袭以及出现无人机、导弹残骸,安全局势恶化;政治经济上,政府预算明细表推迟提交,库区就业与薪资危机重重,或引发民生危机;外部威胁上,土耳其持续打击库尔德工人党,ISIS残余势力“苟延残喘”,以及多地频发枪击事件,社会稳定性遭遇严重破坏。

近期,经济与和平研究所(IEP)公布《2025年全球和平指数》,即基于社会安全治安、国内外冲突程度以及军事化水平这三大维度,对参评的163个国家的和平现状进行评估。其中,伊拉克位列第147位,于阿拉伯国家内部排名第19位。值得注意的是,伊拉克在阿拉伯国家的排名持续下滑,从2022年的第16位降至2023-2024年的第17位,2025年更是降至第19位,进一步凸显伊拉克国内安全形势不断恶化。

一是重大安全冲突方面

(一)伊以冲突下的伊拉克安全困境

2025613日凌晨,以色列发动名为“崛起之狮”的军事行动,对伊朗多个城市的核设施发动大规模空袭,造成伊朗多名军事领导人、高级将领以及核领域专家丧生,100多平民遇难。该行动引发伊朗强烈反击,由此拉开双方持续12天的混战大幕,其中美国对伊朗核设施发动的“午夜之锤”空袭更是加剧局势恶化。624日,在国际社会的斡旋下,伊朗与以色列达成停火协议;627日,伊朗对以色列发动“殉道者复仇”行动;71日,也门胡塞武装对以色列发动“神圣防御”行动;73日,以色列对伊朗发动“斩首空袭”;75日,伊朗向以色列发出警告,如若再次发动袭击,将不再保有“红线”。由此可见,自停火协议的达成到双方言辞激烈,伊以之间的矛盾根源-伊朗核问题并未得以解决,且无强有力的停火监督机制,两国间战事再起的可能性较大。

伊以冲突对伊拉克造成重大安全隐患影响。领空安全受到威胁:以色列部队多次借道伊拉克领空打击伊朗目标,伊拉克因缺乏先进防空系统难以实施有效拦截,领空安全成为国家安全架构中最薄弱一环。 625日消息,伊拉克南部多地发现无人机与导弹残骸。军事设施遇袭风险上升:伊拉克巴格达附近的库克营、南部的伊玛目阿里空军基地遭到无人机袭击,虽无大量人员伤亡,但军事设施遭到严重破坏。直接军事对抗风险上升:伊拉克国内存在包括真主党旅在内的众多亲伊朗武装团体,这些团体宗教色彩浓厚、与伊朗关系密切,且政治影响力较大。在伊以冲突的大背景下,亲伊朗武装团体对以色列和美国的仇恨加深,可能对驻伊美军基地以及以色列发动本土以及跨境袭击,引发美以报复,致使伊拉克卷入直接军事对抗。同时,伊拉克国内不同政治派别、宗教和民族势力之间矛盾不断,在此背景下,易被外部势力利用,进一步影响本不稳定的国内局势,甚至引发内部冲突。经济发展放缓引发民众不满情绪:伊以冲突若长期持续,不仅会导致国家油价波动以及伊拉克国内财政收入骤减,还会影响到整体营商环境,经济发展放缓甚至停滞,民众生存受到威胁,极易引发暴乱,进一步威胁国家安全。

二是政治经济方面

(一)伊政府因预算延迟被诉,或引发民生危机

623日,伊拉克议会议员透露,伊政府因未能提交2025年预算明细表而被议会起诉,被控违反《伊拉克宪法》《2019年财政管理法》以及《2023年预算法》相关条款,严重影响社会福利、薪资发放,以及公共服务全面受阻。虽有议会财政委员会委员表示,财政预算表预计七月份送达,但已引发多重社会风险。

政治合法性危机:伊政府未按宪法与法律要求按时提交预算明细表,导致财政支出缺乏法律依据。且因石油收入分配、财政收支透明度等方面争议点,伊国内不同政治派别、宗教以及种族间可能借此“大做文章”,动摇执政党根基。公共服务瘫痪,民众不满激增:预算明细表的延迟提交导致公共支出停滞,直接影响数百万流离失所者的安置、公职人员的薪资发放,以及全国民众享受的基础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停摆,极易引发民众大规模集会活动,冲击政府机构。恐怖主义渗透风险:在此中东局势十分动荡之际,ISIS残余势力可能以“救济物资”为由招募底层受压迫的贫苦青年,在萨拉赫丁省发动更多小规模袭击。

(二)伊薪资与就业双重危机

库区薪资危机引发连锁反应66日宰牲节前夕,伊拉克联邦政府以库尔德斯坦地区未上缴足额财政收入为由停止拨款,直接导致库区超百万公务员薪资暂停发放。库尔德方面强调薪资问题不应沦为政治工具。苏莱曼尼亚等地民众不满薪资拖欠而爆发大规模抗议,而安全部队动用武力逮捕多名参加抗议的记者、教师以及公职人员,基尔库克教师继续抗议声援。抗议与逮捕行动形成严重恶性循环,不断激化民众与联邦政府矛盾,使民众不满情绪不断攀升,进一步加剧中央与地方的分裂。

巴士拉就业抗议演变为暴力冲突61日,巴士拉数百名工程与地质专业毕业生就石油行业就业不公爆发抗议示威活动,其间与安全部队发生冲突,造成1人受伤。抗议毕业生声称,该行业被政党关系网、外省以及外国务工者“霸占”,本地人才遭到排斥。巴士拉作为石油主产区,贡献超60%石油收入,但本地毕业生就业困难,最终形成“资源诅咒”。民众诉求与政府压制,可能引发更广泛的社会不稳定。

三是外部威胁方面

(一)土耳其持续打击库尔德工人党

本月,土耳其与PKK之间的关系进入过渡阶段。土耳其声称,若PKK切实执行解散决定,便停止大规模军事行动,转为“常态化清剿”。617日晚间,一位目击者声称,土耳其炮击杜胡克省北部库尔德工人党(PKK)阵地,引发严重火灾;24日,土耳其战机对该省北部阿梅迪亚区梅蒂内山的PKK据点发动空袭,暂未发布人员伤亡及相关损失。

但土耳其近期对PKK的清剿严重影响当地民众的生存发展:对杜胡克北部的炮击与空袭引发火灾,导致民众流离失所,易形成难民潮;同时,基础设施毁损以及民众生命财产受损,极易引发民众恐慌以及不满情绪。

(二)伊持续清剿ISIS残余势力

本月初,伊拉克安全部队对阿齐姆河沿线复杂地形展开预防性清剿行动,成功缴获多枚ISIS遗留炮弹;10日,对ISIS长期盘踞的基尔库克省兹盖通山谷展开行动,清理了恐怖分子藏匿点并建造军事防御工事;12日,基于精准情报与信息追踪,在尼尼微省基亚拉镇成功抓获5ISIS恐怖分子;20日,在基尔库克省南部瓦迪阿尔沙伊山谷展开军事打击行动,成功摧毁ISIS多个掩体;24日,在基尔库克省南部瓦迪兹盖通地区与ISIS武装分子激烈交火,成功击毙2ISIS高级头目;29日,在萨拉丁省和基尔库克省边境的巴尔卡纳山脉成功消灭3ISIS成员。

从各地抓捕、击毙ISIS人员来看,该组织仍有一定系统运作,有高级头目以及底层执行成员,拥有一定武器装备,在尼尼微省以及基尔库克省山区等多地活动,利用复杂地形不断小规模制造混乱。近年来,以色列与巴勒斯坦、黎巴嫩、叙利亚以及伊朗等矛盾冲突不断,伊拉克周边地缘局势更加复杂,一些极端恐怖分子可能夹缝求生,与境外恐怖势力相互勾结,增加伊内部反恐压力。

(三)伊拉克多地爆发恶性枪击事件

巴士拉市中心:因家庭纠纷爆发持枪斗殴,造成1名女子死亡,最终3名嫌犯被捕。纳西里耶市:不明武装分子驾车击毙50余岁中年男子,犯罪动机待查。基尔库克省:人民动员部队(PMF)成员于法塔赫检查站附近枪杀一名11岁儿童,其父称孩子在与朋友庆祝时遭遇枪击。杜胡克省:巴尔达拉什区比什里安地区两家庭爆发部落武装冲突,致2名女孩死亡、父亲受伤。埃尔比勒市:安卡瓦镇一男子酒后持未登记的步枪对空射击,被安全部队逮捕并缴获武器。以上典型事件表明,当前伊拉克社会仍然存在民事纠纷激化、部族矛盾深化以及官方武装管理失控等问题,民间枪支泛滥更是“雪上加霜”,民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建议在伊中资企业及个人重点做好防范:一是密切关注安全预警信息,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建议及时关注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以及当地媒体发布的安全预警信息,尽量避免前往军事设施以及频繁发生无人机、导弹坠毁地点,减少外出频次。身处冲突相关区域,建议提前储备好食品、药品以及饮用水等各类应急物资。石油等能源企业做好安保防卫措施,尤其位于南部油田等敏感区域的企业,与私人安保公司密切合作,为员工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撤离预案,保障企业运营的稳定性和员工的生命安全。二是及时掌握抗议示威动态,远离抗议聚集区与敏感区域。本月,库尔德斯坦地区(苏莱曼尼亚和埃尔比勒)以及巴士拉等地爆发严重抗议示威活动,建议中国公民及时关注相关资讯,非必要不外出,远离政府机构、广场以及石油公司等敏感区域,严格遵守“两点一线”通勤模式。中国在伊拉克石油公司也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与安保公司建立紧密联系,实施24小时武装巡逻;建议优先雇佣本地毕业生,公开岗位选拔流程,避免成为“就业排斥方”风险。三是时刻保持警惕意识,做好安全防范措施。当前伊拉克面临“跨境军事冲突-恐怖主义残余势力-社会治安恶化”等安全风险,在伊中国公民以及企业应加强安全防范意识,远离杜胡克省北部土伊边境、尼尼微省以及基尔库克山区等ISIS活跃地带及土耳其空袭频发区域,企业在相关地区的项目开展应强化安防基建以及人员管理,务必保障人员与设施安全。同时,巴士拉、纳杰夫等地枪击案件频发,建议相关人员避免夜间出行,远离人员密集场所,企业在通勤路段做好安保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