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浙江保安四十载:从“蹒跚起步”到“跨越发展”的奋进之路

行业动态   2025年07月24日


四十年,足以让一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也足以见证一个行业从蹒跚起步到健步如飞。

自1985年全省首家保安服务公司在杭州成立以来,一代代浙江保安人用汗水与智慧书写了一部奋进的行业史诗——在市场化熔炉中淬炼成钢、在多元化探索中蓬勃发展、在数字化浪潮中勇立潮头,从最初的巡逻守护发展成涵盖人防、技防、押运、安检、风险评估、安全培训、大型活动安保等领域的现代保安服务产业体系。

四十年风雨兼程,四十年春华秋实。截至2025年7月15日,全省保安服务公司已达到1603家,从业人员近50万人,成为守护浙里社会平安、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的一支不可或缺的专业力量。

 

春潮涌动

image.png

上世纪八十年代处于改革开放初期,新鲜事物每一天都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保安行业踏着时代的节拍应运而生。

1984年12月,面对日益增长的安全防范需求,中国当代第一家保安服务公司在深圳诞生。1985年1月,全国政法工作会议总结了深圳首创保安服务公司的经验后,保安服务公司在全国各大中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同年8月13日,浙江第一家保安服务公司——杭州市保安服务公司(现杭州市安保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注册成立,也是国内最早建立的保安服务公司之一。

成立之初,保安服务公司都由公安机关独家经营管理。“最初的杭州市保安服务公司组建只有4、5人,均是公安局一批民警老同志,从事防盗窗及夜视仪、巡更钟等器材业务,业务内容都是围绕公安工作。”现任杭州市安保服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傅振宇告诉记者。

保安服务行业在创新探索中茁壮成长。1990年1月,浙江省保安协会成立,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进浙江保安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image.png

2010年1月1日,国务院《保安服务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分水岭。《条例》允许民营或其它所有制的保安服务企业进入,所有保安服务企业依法平等参与市场经营,公安机关依法监管。这标志着保安服务市场开始向多元化开放,公安机关从经营者转变为监管者。

这对民营经济本就活跃的浙江而言,无异于激活了一池春水。

2011年12月19日,浙江大华保安服务有限公司(现浙江达华智慧安保集团有限公司)获批取得全省第一块民营牌照。“要求很高,注册资金不能低于1000万,自有的办公面积达700平方米以上,法人和高管要有五年以上在政法机关或部队工作经历。”浙江达华智慧安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蒋寅回忆。

当时,全省拿到第一批民营牌照的保安服务公司45家,而经过14年的发展,民营保安企业规模已达1000多家,占据保安企业总量90%以上。

从垄断到开放、从不完全竞争到完全竞争,浙江保安服务行业的市场格局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原先由公安机关直接经营管理的保安服务公司转为国有,对他们而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进则退,慢进更是退,进一步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决心和活力。

image.png 

安邦护卫集团的前身是2006年成立的浙江安邦护卫有限公司,最初承担金融机构守押服务,后来拓展到公安机关涉案财物管理等多个安全服务领域。2015年7月,安邦护卫由公安系统划转改制为省政府直属、省国资委监管的国有企业。经过多年发展,公司于2023年12月20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鸣锣上市,成为浙江省属企业中首家通过IPO实现整体上市的公司,也是全国首家上市的保安服务公司。

 

百花齐放

 image.png

行业形态从一枝独秀到百花齐放,业务内容从单一低端到多元复合,是浙江保安服务行业四十年发展的鲜明轨迹。 

如今,浙江已有一大批保安服务企业通过了ISO9001/9002等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近200家保安服务公司取得安防资质证书,为20多万家用户提供技防服务。

在行业的多元化发展中,一些民营保安服务企业凭借灵活机制和创新活力,在细分领域表现突出。 

比如,浙江达华智慧安保集团有限公司长期深耕轨道交通、能源单位、活动赛事等细分领域,依靠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优秀的服务品质和过硬的技术支撑增强客户黏性,在激烈的市场化竞争中打造出品牌和口碑,还参与了《城市轨道交通安全防范系统工程技术规范》及系列标准的制定。


 image.png

汉卫国际安全护卫有限公司是国内最早成立的海外安保企业之一。据公司副总经理赵明介绍,多年来,汉卫国际全方位布局海外安保业务,优化业务模式,完善内部管理,并着重培养高素质海外安保人才,正朝着具有国际化水准的安保公司奋力迈进。

随着浙江保安服务行业体量的跨越与能级的跃迁,也被赋予了更厚重的社会责任。

特别是G20杭州峰会、第十九届杭州亚运会和历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等重大活动的举办,以及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纵深推进,演唱会、赛事、展会市场的持续火热,既对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带来了更大的机遇。

image.png 

对此,浙江保安服务行业紧紧围绕党委政府和公安中心工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警保联勤联动机制,广泛发动并高效组织全省广大保安员积极投身社会治理,全力维护社会稳定。

全省近百支义警队伍,常态高效开展治安巡逻、线索上报、防诈宣传、纠纷调解等非警务类警情处置工作;百余支保安应急联动队,奋战在协同处置突发事件、抗击疫情、抢险救灾第一线;多家保安企业建立“防诈骗宣教点”、创建防诈宣传公众平台,为“浙里反诈”添砖加瓦……广大保安员挺膺担当,把责任扛在肩上,由最初单一的“秩序维护员”拓展为兼具“治安巡逻员”“警情先处员”“信息快报员”“矛盾调解员”“应急联动员”“反诈宣传员”等多重角色的社会治理生力军,为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统计,自2001年公安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联合对全国保安服务业开展表彰活动以来,我省共有8家保安服务公司荣膺历届全国先进(优秀)保安服务公司称号,26位保安员荣获“全国优秀保安员/先进个人”称号,充分展现了浙江保安服务行业和保安员的卓越风采。

 

智驭未来

 image.png

时移势易,变法宜矣。

当下,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正深刻重塑并赋能各行各业。置身这场技术浪潮之中,浙江保安服务行业如何顺应时代潮流,抢抓发展机遇,实现行业跨越式发展,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添砖加瓦、注入强劲动力?

浙江保安服务行业以敏锐洞察和果敢行动作答:以数字化转型升级为引擎,推动保安服务行业提档升级。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保安服务行业从业人员众多,人员管理问题是行业的“老大难”问题,也是数字化转型的发力点。对此,浙江保安服务企业开拓创新,将前沿技术与保安工作深度融合,有效提升管理效能和安防服务质效。像杭州市安保服务集团有限公司研发了大型活动“AR数智安保平台”和内控平台“安保通App”,最大程度地释放整体安保协同效应;浙江达华智慧安保集团有限公司创新打造安智云平台,通过“物联网+AI+区块链”三重技术融合,实现安保人员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

低空经济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浙江保安服务行业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切入低空安全核心赛道。

 image.png

海宁市保安服务有限公司是行业里率先布局的一家企业,于2022年4月就出资成立浙江潮鹰科技有限公司,建立了全省首个政务航空基地。公司负责人许新国介绍,公司自主研发核心系统和相关技术,打造了一个集治安管理、协同治理、政务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政务航空无人机多领域应用新生态,目前已推出包含16大类共计136项的标准化应用场景。

从传统人防迈向现代保安服务产业体系,浙江保安服务行业正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整体核心竞争力,为社会提供更加高效智能的安全保障服务,并加速推动行业从“劳动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华丽转身。

站在四十周年的新起点,面向催人奋进的新征程,浙江保安服务行业将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更坚定的改革步伐、更开放的创新姿态、更智慧的服务模式,勇立潮头、奋楫争先,续写守护万家平安、服务保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华章。

 image.png

 

来源:平安时报、浙江省保安协会